个人简介
姓名:景普秋
性别:女
出生年月:1970.8
最后学历学位:博士
职称:教授
专业名称:区域经济学
主要研究方向:资源型经济、城市与区域发展
承担的研究生课程:区域经济理论、经济增长理论、资源型经济转型专题
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:
科研项目(支持人、项目来源、项目名称、起止年月)
1、主持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城乡互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中国道路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14BJL060),2014-2017年。
2、主持,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”(项目批准号08BJL052、结项号20110474,免于鉴定),2008-2011年。
3、主持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“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”,2011-2014年。
4、主持,山西省发改委“十三五”前期重大招标项目“山西省‘十三五’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及创新型省份建设研究”,2014年。
5、主持,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“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内生化研究”,2013-2015年。
6、主持,完成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研究课题“加快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”,2012-2013年。
7、主持,完成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项目“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模式:国际经验与山西实证”(项目编号:2010313),2010-2013年,鉴定为优秀。
8、主持,完成小店区政府委托项目“小店区‘十二五’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”,2009-2010年。
9、主持,完成山西省发改委“十二五”规划前期招标项目“山西转型发展研究”,2009-2010年,经费8万元。
10、主持,完成山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项目“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政策研究”,2009-2010年。
11、主持,完成山西省发改委项目“山西省‘十一五’中期评估-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”,2008年。
12、主持,完成山西省住建厅委托项目“山西省特色城镇化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”,2007-2010年。
学术论文(论文题目、期刊名称、发表年月、括号内序号为本人署名排名)
1、“矿业收益管理与经济增长奇迹:博茨瓦纳经验及启示”,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3年第2期,第一作者。
2、“资源型区域矿-城-乡冲突及其统筹发展研究”,《城市发展研究》2013年第5期,独立完成。
3、“自然资源与矿业收益管理——‘博茨瓦纳奇迹’及其对中国的启示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》2012年第4期,第一作者。
4、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石油收益管理及其绩效研究”,《兰州商学院学报》2012年第12期,第一作者。
5、“省域特色城镇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”,《城市发展研究》2011年第11期,独立完成。
6、“煤炭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其路径选择:基于山西的实证”,《煤炭经济研究》2011年第9期,独立完成。
7、“挪威规避资源诅咒的经验借鉴及启示”,《经济学动态》2011年第1期,第一作者。
8、“资源诅咒:研究进展及其前瞻”,《当代财经》2010年第11期,独立完成。
9、“基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:理论假设与个案研究”,《中国软科学》2010年第10期,第一作者。
10、“基于矿产开发特殊性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”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2010年第9期,独立完成;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11年第3期转载。
11、“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——以山西省介孝汾城镇组群为例”,《城市发展研究》2010年第4期,第一作者。
12、The Self-strengthening Mechan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Resource-based Economy: with a Case Study,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, Vol.30, No.2, 2009,第二作者。
13、“资源生态环境破坏,谁来买单?”,载于《中国社会科学报》,2009年12月24日,独立完成。
14、“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理论与发展目标预测”,《经济学动态》2008年第9期,第二作者。
15、“资源型经济的形成:自强机制与个案研究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8年第5期,第二作者。
16、“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‘福’与‘祸’”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2008第7期,第一作者;获山西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17、“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可耗竭资源管理”,《管理世界》2007年第7期,第一作者。
18、“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”,《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》2007年第2期,第二作者。
19、“中部崛起中的产业选择与城市化发展”,《财贸经济》2006年第10期,第二作者。
20、“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”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06年第6期,第二作者;被《新华文摘》2007年第2期转载;被人大复印资料《理论经济学》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;获山西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21、“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及其效应分析”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2006年第9期,第二作者;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工业经济》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。
22、“资源型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偏差与整合”,《人文地理》2005年第6期,第一作者。
23、“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”,《东南学术》2004第4期,第一作者;被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(论著精华)转载,2004年第6期;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工业经济》全文转载,2004年第10期;被《中国社会科学院报》摘录主要观点,2004年8月31日;获山西省第四届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。
24、“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初探”,《经济学动态》2004年第8期,第一作者。
25、“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综述与评价”,《中国人口•资源与环境》2003年第3期,第一作者。
26、“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”,《城市规划》2003年第6期,第一作者。
出版著作(作者、著作名称、出版社、出版年月)
1、《基于可耗竭资源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1年,第一作者。
2、《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07年,独立完成。
3、《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03年,独立完成。
4、《矿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0年,第二作者。
5、《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》,商务印书馆,2009年,第二作者。
6、《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2》,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,2012年,第三作者。
获奖情况(获奖名称,获奖年份)
1、“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‘福’与‘祸’”(论文),获山西省第六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10年,排名第一。
2、“基于矿产开发特殊性的收益分配机制研究”(论文),获山西省第六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12年,独立完成。
3、“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”(论文),获山西省第五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08年,排名第二。
4、《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报告2012:历史选择与转型探索》(著作),获山西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2014年,排名第三。
5、《中国城市化道路新论》(著作),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,2012年,排名第二。
6、《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:中国的实证与应用》(著作),获山西省第五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09年,独立完成。
7、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(论文),获山西省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,2006年,排名第一。
8、城市地理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——城市职能、定位与地域模式(研究报告),获2003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排名第三。
联系方式
邮箱:pqjing@126.com